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日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义,你能解答吗?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进行解答,通过巡视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其间结合说明设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用厘米,解题后再化成米数。提问:用不同方法解答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吗,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用比例解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该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6.做练习七第5题。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
分别出示卡片:5+1= 5-3=
师: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想数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等.)
学生开火车口算6以内的加、减法.
2.7的组成
学生边打手势边说7的组成.(6和1组成7,5和2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师: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旧知识来学习有关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马图1):左边有6匹白马,右边有1匹黑马.
师: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6+1=7
1+6=7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两个部分求整体,所以用加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问: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两道题?还有别的想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想7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由学过的算式进行推想等.)
(2)出示例题图(马图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7-1=6
7-6=1
问:不看图怎样计算这两道减法题?(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减法等.)
(3)比较例题中的两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师: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试着说一说6、1和7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整体7,从整体7里面去掉1这部分就是6那部分,从整体7里面去掉6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摆一摆
(1)学生摆小棒、说题意、列算式.
(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还剩几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还剩几根?7-5=2)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5+2=7 7-2=5
2+5=7 7-5=2
让学生看小棒图说一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7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摆一摆,边说题意边列式.
(左边摆4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4+3=7 7-3=4
3+4=7 7-4=3
师: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还能说出有关7的加、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7+0=7 7-0=7
0+7=7 7-7=0
学生齐读黑板上7的加、减法算式.
3.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7的加、减法,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学们能够用多种方法计算加、减法,今后计算的时候,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35页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此处隐藏2004个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 “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在猜图游戏中出现半个花瓶,激发学生想办法剪出一个完整的花瓶”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 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方法。
〖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开课伊始开展猜图游戏,用精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整个游戏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尤其是最后出现的半个花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2.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数学交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对称图形,课堂上开展了观察发现、操作探索、欣赏运用等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例如:先独立尝试探究对称图形的剪法,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方法,最后又在观察讨论中揭示对称的概念,整个过程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性质,树立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欣赏数学美的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师抓住对称图形特有的美感,设计了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动态演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由一幅特殊的工艺品图,让学生发现不对称中又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