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5 15:33: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 ……此处隐藏4943个字……鹅的欢快和鹅妈妈艰难的样子。

6.读第五段最后一句话,谈谈为什么受了伤的妈妈会对儿子这样说?

7.小组说,代表发言。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升华。

四、联系生活说说,妈妈保护你的感人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卡

2.开火车读词语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见课后

整体把握课文,并培养学生独立的预习能力

灵活的采用游戏的方法识字,巩固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

由词语引入读文

培养读书动脑的习惯

发挥小组的作用,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