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7-15 22:27:2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难得周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挡了一切外出的脚步,临窗听雨?终究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吧!打开电脑,又一次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记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确实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触,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学生们一个个“凶神恶煞”,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马修捏一把汗,情绪随着剧情进展忽上忽下。最难忘的是剧中的音乐,皮埃尔·莫昂克独唱的声音,干净纯粹,舒缓情绪,沁人心扉……

克莱蒙·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经二战摧残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被迫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劣的孩子,有问题少年有孤儿。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来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园时,发誓说永远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远不能说永远。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新老师总是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这一点我这个新老师也是颇有体会。想当初刚接10班,当陈老师郑重向学生介绍我、当我满心欢喜的等着认识我的新学生时,我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以我能听到的声音说:怎么又换老师了?一副不耐烦的面孔……说心里话,很受伤,但看到第一堂课的马修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才发现我们学生的问题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马修对学生们的宽容与理解,确实让我钦佩,值得我去学习。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就犹如你们的父母,会吵会骂,但出发点终究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个别的猥琐大叔们,我还是坚信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与修养的。但就如老话说的“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学生跟老师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尔开始不明白马修的苦心一样吧。

随着镜头的推进,他渐渐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往,他们在这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学校里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反而在校长“高压”政策下变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但是孩子们却对马修“五线谱”有着浓郁的兴趣,所以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音乐本就有强大的感染力,马修的合唱团更是意义重大,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它把一个个孤立的孩子串起来,给予他们新生。但音乐终究只是一方面,我觉得马修改变学生心灵的支点还是马修对学生的悲悯、尊重和理解。马修的那颗悲悯心,使得他爱每一个“坏”学生,他的大爱使他不忍体罚一个无辜的孩子;他的宽容使他“包庇”了打伤马桑大叔的学生盖贺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让他课后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而在照料别人的过程中,盖贺克与马桑大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伤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后悔不已,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仅原谅孟丹当初的恶言恶行还劝阻校长公平对待孟丹……这样的情景式怎么样也说不完的……

马修虽是被迫来到“水池底部”的这所学校教书,并最终被气急败坏的校长赶出了学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谓“失败”的教师。但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浑身上下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与自由,他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尊严与自由。在马修的努力下,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学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场上,曾一度弥漫着、飘扬着体现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空气,连校长哈珊也曾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快乐地加入到学生活动的行列。在这个小小的时空里,这个不懂教育的音乐家却把教育的真谛展示的淋漓尽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应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对再顽皮的学生、最恶劣的行径,在马修的主观意愿里他都是不愿体罚学生的,他只是在校长的高压下才把学生关禁闭的;马修在挑选学生组成合唱团时,他能抛却“世俗”只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音质是高音还是低音,我相信这一点有很多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当我们面对一些恶俗语言是估计怒火早就冲脑门了,值得学习;在马修的合唱团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谱架,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存在感价值感,这一点对学生的心里发展很重要;马修所有的好并不是毫无原则,在学生犯错时他还是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惩罚的,就如学生皮埃尔看到马修老师在与他妈妈交谈,心生恶意,从楼上倒下一瓶墨水浇在马修老师身上,马修老师停止了他在合唱团中的领唱,明确告诉他合唱团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错,但并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参观合唱团表演的过程中,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让他回到合唱团队伍中领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动。马修老师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因为他通过惩罚让学生体验到了羞耻和后悔,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重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试图努力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惩罚由此从被动的承受伤害转变为积极的行动。其实老师都知道体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学生的不良情绪蔓延,等等。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春天,多么美好的一个季节,没有了冬天的严寒,没有了夏天的炎热,也没有了秋天的繁忙,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我们是去享受这快乐的一刻还是去悲叹四季交替使得春天的短暂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喳喳叫着夏天”,随着美好的歌声我们来到了梧桐丛中的池塘畔底,本该是良好的现状与美景相配,事实却大相径庭,在这里有60个灵魂被严酷高压的体罚制度禁锢,越是压制越是叛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非人性化的棍棒管理,而是需要人文化的感化,他们需要关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此时有着慈父般感觉的克莱蒙马修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晦暗的池塘底带来了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天空,即使那份爱转瞬即逝,但为孩子们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再次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那美妙的歌声始终无法挥去,那纯净的音乐告诉我,爱就在眼前。整个剧中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壮观的背景,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一样,池塘畔底的辅育院也是由一个校长,一些老师,一群学生组成,只是校长过于残暴,孩子过于顽劣罢了。曾经也看过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影片,比如《一个也不能少》让我感动了好久,但当我看完这部剧时,才体会到它对我产生更远的影响。棍棒下面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孝子,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较强的时期,尤其心里有着阴影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爱来感化他们因受伤而渐变冷的心。假如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是否会有一个伟大的指挥家存在?小贝比诺的执着等待是否也会是值得的?

……此处隐藏21530个字……题处理时所具有的仁爱和宽容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以及为人父母者学习的。

皮埃尔的母亲都已经放弃了皮埃尔,因为她觉得“皮埃尔让她觉得丢脸”(这是很多问题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但是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马修老师对皮埃尔的教育引导让我感受到了马修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在肯定老师的伟大的同时,我相想反问一句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是从一开始出生就是这样的吗?,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和家长有没有关系?”

蒙丹,据说是因为偷盗他人财物被开除了。但是,在马修老师的仔细追查之下,最后却发现偷盗者另有其人。在这一过程中,马修老师为了追求事实的真相,积极地为孟丹洗脱罪名,但他也信守了承诺没有告发处理真正的元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对于那个打伤马克桑斯的孩子——勒盖莱克,马修老师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他走进马克桑斯老师,感受老师的伟大,用事实教育和说服孩子。而对于在黑板上丑化自己的孩子,马修老师则又采取了另外的一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艺术魅力感染他、带动他,把一个原本严肃紧张的事情巧妙的化解开来,避免了个人尴尬的出现。同样,马修老师没有追究他科尔班对于自己的冲撞和冒犯,而是想着让他学会诚实,引导他在歌唱方面表现最好的自己,这种豁达的胸怀让我们感动。

马修老师用他的积极引导赢得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我们看到窗户外边那一双双渴望的羡慕的眼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付出了很多的老师即将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当莫浪杰站在合唱团的镜头的时候,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是马修老师的成功,他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在感染着所有的孩子,使他们产生爱和善良。

听到那精美的歌词和韵律在我想起的时候,我充分理解了教师马修的良苦用心,文学和艺术是引导孩子向善的最好的方式。看着孩子清澈的眸子,我刹那间明白了马修老师的伟大之处。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老师的引领下,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充满了歌声和快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笑声,是对马修老师教育的最好的褒奖。原本严厉无比、高高在上的校长,也被美妙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最终,当那个古板的校长站在自己的椅子上玩纸飞机的时候,我知道,属于孩子们的春天,真正的要来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电影,剧情是描写一个原本在院长眼中,是一群不守规矩,没有教养、无可救药的孩子,如何在一位教音乐的代课老师耐心教导下,脱胎换骨,蜕变成温文儒雅,乖巧懂事的可人儿。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为老师带来骄傲的。

一个名叫“石池”的学校有着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就像校名一样:掉落在池底的顽石。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长的暴力管理。孩子们就这样活着。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马修,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成了孩子们的新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马修寻找到了一座新的“桥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音乐。那虽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为孩子们普写的乐章,但它同样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码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里那群顽劣孩子让我厌恶,可后来从他们的歌声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么。它是天籁之音,是爱的天空里最动人的乐章。

不,又不全是爱。影片总让我记得一些凌散的,与主题丝丝连连缠绕,却又无关紧要的片断。还记得那个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秃老头,秃老头,你死定了……”的那个孩子,还记得那个个子很小,不会唱歌的孩子,也还记得那个已经不能用五音不全来形容,让人无法听的孩子……他们都受到了马修老师的音乐肯定,虽然有点沾不上边:女中音,指挥助理,谱架。但他们都被音乐所震撼,洗礼了心灵。

一位法国音乐教师——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音乐与爱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他们都有着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想到声乐课,音乐欣赏课上,庄晔,陈新坤老师也总反复的强调爱对音乐作用的巨大。以及爱和音乐间的相互作用。是的,伟大的音乐家们在用爱谱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旋律,而人类也在被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读过一些关于该片的评论,许多人认为是法国电影受“新浪潮”影响以来的一次回归。因为该片运用的是最简单最古典的技法,通过走“人性”和“温情”的路线获得观众的青睐。的确,正如一位电影评论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剧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归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